发布时间:2023-07-15
浏览量:0
发布者:源创大白
功率因数:电力系统中,电动机及其它带有线圈(绕组)的设备很多。这类设备除了从电源取得一部分电功率作有功用外,还将耗用一部分电功率用来建立线圈磁场。这就额外地加在了电源的负坦,功率因数cos?(也称力率)就是反映总电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大小。
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: 提高功率因数将有积极的意义:
1)提高用电质量,改善设备运行条件,可保证设备在正常条件下工作,这就有利于安全生产。
2)可节约电能,降低生产成本,减少企业的电费开支。例如:当cos?=0.5时的损耗是cos?=1时的4倍。
3)能提高企业用电设备的利用率,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潜力。
4)可减少线路的功率损失,提高电网输电效率。
5)因发电机的发电容量=Sn,故提高cos?也就使发电机能多出有功功率。
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法:
1)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,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,防止"大马拉小车".
2)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%左右的轻载电动机,可将线圈改为三角形接法(或自动转换)。
3)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。
4)合理配置变压器,恰当地选择其容量。
5)调整生产班次,均衡用电负荷,提高用电负荷率。
6)改善配电线路布局,避免曲折迂回等。
采用人工补偿法
可用电力电容器或调相机,一般实际上多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尝无功。
电力电容器补偿方式
1.个别补偿:用于低压网络,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。
优点是补偿效果好,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。
2.分组补偿:将电容器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。
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较高且补偿效果也较理想。
3.集中补偿:将电容器接在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,电容器组的容量按配电所的总无功负荷来选择。
从电力网无功功率消耗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,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,尤以低压配电网所占比重最大。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,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,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,应按照"分级补偿,就地平衡"的原则,合理布局。
(1)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,以局部为主。
(2)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。
在配电网络中,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50%~60%,其余的无功功率消耗在配电网中。因此,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,要尽可能地实现就地补偿,就地平衡,所以必须由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偿。
(3)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,以分散为主。
集中补偿,是在变电所集中装设较大容量的补偿电容器。
分散补偿,指在配电网络中分散的负荷区,如配电线路,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设备等进行的无功补偿。
集中补偿,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,以及减少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,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。
但不能降低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。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通过变电所以下的配电线路向负荷端输送。所以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,必须做到无功功率在哪里发生,就应在哪里补偿。所以,中、低压配电网应以分散补偿为主。
(4)降损与调压相结合,以降损为主。